1. 首页 > 快讯  > 重庆金融监管局线上“数智”赋能、线下“网格”辅导 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重庆金融监管局线上“数智”赋能、线下“网格”辅导 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编者按:小微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为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持续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财经特推出《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专栏,对“协调工作机制”的运转及成效进行持续跟踪与报道。

  作者:重庆金融监管局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一项重要金融增量政策,是央地协同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机制,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具体体现。“工作机制”建立运行以来,在提升融资触达、提振市场预期、优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成效。至2025年一季度末,重庆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9%;近两个季度新投放小微企业贷款8211.3亿元,同比增长25.23%。2025年初,重庆市委深改委会议专题听取重庆金融监管局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改革事项》的汇报,并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加以持续推进。

  以“金渝网”为基础,构建线上工作闭环。重庆金融监管局依托金融专网,建立“数据共享 业务协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金渝网”,联通全市167家银保机构全部6000余个基层网点。会同市发改委联合建设信易贷(重庆站——“信易贷·渝惠融”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贯通数字重庆“基层智治”数字服务平台,建立工作专班线上作业、“两张清单”线上生成、信用数据线上调用、金融服务线上触达、工作进展线上监测的流程机制。至一季度末,各类主体通过“镇街自下而上”“监管自上而下”“银行平行推荐”三种方式纳入“申报清单”19.61万户、“推荐清单”19.39万户,完成信贷投放20.12万户次、2939.24亿元。

  以“数智化”为先手,释放数字信息效能。重庆金融监管局依托EAST底层数据,建立4133条资金映射规则,开发资金流水“白名单”模型和多头授信“灰名单”模型。“工作机制”建立以来,“监管自上而下”推荐高质量小微企业白名单10.9万户,发现融资需求1.28万户,已完成授信6602户、111.2亿。推动市发改委归集治理53个市级部门政务数据1414个字段、1.85亿条,实现全市市场主体信用报告全覆盖;要求辖内银行对融资主体信用报告应查尽查,充分发挥数据增信作用。至一季度末,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22.15%,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

  以“场景化”为依托,打造联合建模平台。重庆金融监管局运用账户和资金流水数据,对全市370万户市场主体串链划群,绘制重庆“现代产业体系资金链图谱”,刻画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位置,绘制77.52万户活跃企业六维资金画像。以产业链供应链场景为基础,与6家国有大行在内的11家银行总行,开展联合建模和专项数字产品开发试点。建行、农行、交行、中信总行的产业链供应链小微企业数字金融产品相继落地,截至2025年3月,已授信1124户、金额15.67亿元;完成放贷1051户,金额11.91亿元。

  以“网格化”为载体,全面融入基层治理。建立“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推出“红金渝”金融网格员,推动金融服务、社会基层治理和风险合规管理“三网融合”。“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全辖1800多名金融网格员进入工作专班,开展线下融资需求采集、线上银企对接引导,以及风险苗头识别、融资辅导辅助、金融政策宣讲等工作。至一季度末,“工作机制”推动累计触达小微企业97.5万户,触达率达99.54%。

  以“落地落细落实”为目标,持续完善机制建设。推出“工作机制”配套“一册两表三制度”,畅通区县专班运行路径、固化工作流程。汇编“百问百答”,发布致小微企业的“一封信”、银行信贷产品“一览表”、无还本续贷操作指南、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典型案例,细化操作流程、突出注意事项。持续完善“四贷”机制,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作出尽职免责安排,免责金额及人数同比倍增。至一季度末,辖内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占比69.89%、10.19%,同比分别提高0.91、1.63个百分点。

  下一步,重庆金融监管局将继续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造升级小微企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推广小微企业金融网格服务体系,创建优化产业链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内生机制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切实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