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深度绑定投资者利益 公募新品已在路上

深度绑定投资者利益 公募新品已在路上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携手投资者实现长期回报,已成为公募行业的共识。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即将上报,将从产品设立和运作等层面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共赴未来。

  以投资者为本

  在兴证全球基金看来,《方案》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具系统性、前瞻性的监管创新之一。

  具体而言,兴证全球基金认为,《方案》围绕基金运营模式、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权益类产品发展等关键环节,着力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以投资者获得感为导向;第二,突出业绩比较基准作用,锚定风格,回归本源;第三,鼓励权益类产品创新,完善利益绑定机制。

  回溯过往,2019年至2021年,重量轻质的快速扩张方式拖累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获得感。

  主动权益类基金须重新建立投资者信任体系。因此,《方案》在鼓励支持权益类基金扩容和创新的同时,也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收费模式、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等方面着手,引导公募行业强化以投资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不能光停留在口号。据悉,《方案》发布之后,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推出,从产品设立层面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该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采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即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的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据业内人士透露,该批产品或由头部基金公司上报,应用三档收费模式。“以一只产品每年1.2%的管理费为例,如果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很好,远超基准,可能会应用1.2%以上的费率,或者给管理人一定的业绩报酬作为奖励,业绩回报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应用1.2%的管理费标准,如果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可能就收取0.6%的管理费。也就是说,围绕业绩比较基准,业绩表现好与坏将明显影响管理费收入,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风险共担。”

  “投资者是市场的根本,只有从基金产品中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投资者才愿意通过公募基金进入市场,公募基金也才能有机会真正发挥连接投资者、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

  行稳致远

  自1999年问世以来,浮动管理费基金经历了多轮的市场淘洗。2023年,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20只浮动管理费基金集中试点发行,挂钩业绩、挂钩规模与挂钩持有期的浮动费率产品同时出现,接受市场检验,最终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有效的运作模式。

  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实行浮动管理费模式的产品共有75只,合计管理规模783.29亿元,其中与业绩挂钩的产品数量为63只,规模为768.02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84%和98%。

  根据招商证券对存量浮动费率公募产品实际管理费的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不同浮动机制的产品管理费率分化较大。在业绩表现较好的年份如2021年,超越业绩标准获得业绩报酬的产品数量和占比不在少数,但受2022年至2024年市场整体回落的影响,许多基金实际上难以收取业绩报酬。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未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将重新成为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说,原本导致的偏差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基金经理、股东和基金销售方等参与者利益不完全一致。《方案》公布之后,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绑定,这对于产品管理和投资者回报都是非常有利的。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