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21_002821股票
内容导航
2021优质成长股有哪些股票中国上市公司共有多少家
多肽领域有哪些应用范围呢?国内产业前景如何?
2021优质成长股有哪些股票
相关优质成长股有:
1、胜宏科技: 2020年总营收56亿,同比增长44.15%;净利润5.19亿,同比增长12.13%;销售毛利率23.66%。
2、凯莱英002821: 2020年报显示,凯莱英实现营收31.5亿,同比增长28.04%;净利润7.22亿,同比增长30.37%;毛利率46.55%。
3、泰格医药: 2020年报显示,泰格医药实现营收31.92亿,同比增长13.88%;净利润17.5亿。 除了财务回报,公司相信随着这些初创企业成长壮大并取得成功,这些股权投资将帮助公司能够接触新兴技术、获得潜在客户并抓住更多商机。
4、欧普康视: 2020年总营收8.71亿,同比增长34.59%;净利润4.33亿。 截止2019年03月31日富达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持股比例为0.9598%,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新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8367%,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诺德价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8062%。
5、长春高新000661: 2020年总营收85.77亿,同比增长16.31%;净利润30.47亿,同比增长71.64%;销售毛利率86.69%。
6、健帆生物: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亿元,同比增长36.24%;净利润8.75亿元,同比增长53.33%;毛利率85.24%。 在同国际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优质的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逐渐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拓展资料
基本介绍
所谓成长股,是指发行股票时规模并不大,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管理良好、利润丰厚,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优秀的成长型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成长股公司的利润应在每个经济周期的高涨期间都达到新的高峰,而且一次比一次高;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的能力强;在行业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具很强的综合、核心竞争力;拥有优秀的管理班子。成长型公司的资金,多用于建造厂房、添置设备、增加雇员、加强科研、将经营利润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但往往派发很少的股息。成长股的投资者应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尽可能长时间的持有,以期从股价的上升获得丰厚的利润。
中国上市公司共有多少家
“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透露,中国上市公司家数已达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数量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但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企业的约五成。
虽然说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同样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如何在进一步通过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两个方面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上市公司家数已达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已经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大的基础。
这也说明快速扩大上市公司数量已经不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急迫的问题,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才是确保我国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了大要素。
第二大难题,注册制推行以后,在上市的过程中各中介机构如何履职尽责并承担生意人责任?
全面实施注册制势在必行。证监会曾经明确表示,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注册制之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稳步提升。
注册制确实会提升上市效率,但是能否整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增强治理有效性才是抓牢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既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更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第三大难题,加大劣质上市公司的退出力度如何确保上市公司退出过程中投资者的利益?
优胜劣汰、加大优质资源上市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劣质上市公司的退出,这也能确保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性提升。我国的股市虽然一直被认为是不容易进但更难出,即上市难,但退市更难,导致大量的壳资源和不断的重组、买壳卖壳盛行。
实际上我国一直将完善退市制度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加大了退市力度。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近两年强制退市共25家,超过了2006年以来强制退市数量的总和。
多肽领域有哪些应用范围呢?国内产业前景如何?
多肽药物行业主要公司:翰宇药业(.SZ)、双鹭药业(002038.SZ)、双成药业(002693.SZ)、华润双鹤(.SH)、悦康药业(.SH)、辰欣药业(.SH)、复星医药(.SH)、哈三联(002900.SZ)、皇隆制药()、普利制药(.SZ)、吉林敖东(000623.SZ)、金丝利()、诺泰生物(.SH)、龙津药业(002750.SZ)、海辰药业(.SZ)、大佛药业()、信立泰(002294.SZ)、海特生物(.SZ)、圣诺生物(.SH)、安科生物(.SZ)、凯莱英(00282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发展现状,竞争格局
定义:一种免疫调节剂
多肽药物以慢病治疗为主,目前,国际上的多肽药物主要分布在7大疾病治疗领域,包括罕见病、肿瘤、糖尿病、胃肠道、骨科、免疫、心血管疾病等,其中罕见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拉动多肽药物市场的“三驾马车”,其余四个领域也不乏重磅品种上市,代表性品种包括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索玛鲁肽、亮丙瑞林、特立帕肽、奥曲肽、艾塞那肽等。
其中,胸腺五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适用于恶性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调节治疗,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胸腺五肽是一种合成的五肽(Tmpo的第33–38位残基),可完全再现全长胸腺生成素的免疫效应,其是否能够自然合成至今尚未证实。胸腺五肽是一种存留期较短的肽,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5至6分钟。胸腺五肽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发育、成熟和活化。胸腺五肽于1997年(即胸腺法新在中国获批后一年)在中国获批,且仅在中国获批。
发展现状:受仿制药竞争和价格影响,从2014年起销售规模逐年下跌
近年来,胸腺五肽面临着仿制药的竞争及各仿制药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了我国胸腺五肽的销售规模不断下跌。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胸腺五肽的销售规模呈现波动态势;从2013年的35.9亿元下跌至2020年的10.9亿元。
从终端分布来看,中国胸腺五肽的销售额主要来自于医院端,从2013年的35.87亿元波动至2020年的10.01亿元;占比从2013年的100%波动至2020年的91.6%。特别注意的是,胸腺五肽2015年开始进入零售渠道,当年的销售规模达到了843万元;随后这一数字上升至2020年的9142万元;占比也从2015年的0.2%上升至2020年的8.4%。
竞争格局:销售TOP3集中度达到了65%以上,竞争环境激烈
在制剂方面,对于国内上市时间相对较长且结构较为简单的胸腺五肽等品种,由于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批准文号个数最多;其次是上海华源药业宁夏沙赛制药有限公司、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医院端销售3.3亿元的胸腺五肽,占比达到了32.98%;其次是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0年销售规模达到了2.1亿元,占比达到了20.69%;再者是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销售规模达到了1.2亿元,占比达到了11.74%。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