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红税率计算详解
更新时间:2023-04-11 07:42:05 •阅读 0
一、股票分红的定义
股票分红指股份公司把所得利润按照股权比例分配给股东的一种方式。在中国,股票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即直接发放给股东相应的现金;另一种是红股分红,即按照股权比例给股东分配相应数量的新股。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缴纳相关的税费。
二、股票分红税率

1.现金分红税率
(1)个人股东:
中国股市上的个人股东所得税分为综合所得税和分类所得税。根据个人股东的不同情况,所得税的税率也不同。
例如,个人股东持有股票超过1年,并且所得分红不超过12万元的部分,可以享受10%的税率优惠。如果所得分红超过12万元,超出部分需要按照20%的比例缴税。
(2)机构股东:
对于机构股东而言,现金分红属于对应的营业外支出。当机构股东收到股息时,需要支付股息税,税率为20%。
2.红股分红税率
(1)个人股东:
红股分红并没有现金流入股东的账户,因此个人股东无需缴纳任何税费。
(2)机构股东:
对于机构股东而言,红股分红也属于对应的营业外支出。红股分红应计入资本公积金,不需要缴纳税费。
三、股票分红税前后的计算
股票分红应税所得额 = 股票分红总额 × (1 - 公司所得税率)
股东所得 = 股票分红应税所得额 × 股东所得税率 - 扣除费用
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分红总额为100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25%,个人股东所得税率为20%,扣除费用为0元。那么股东所得为:
股票分红应税所得额 = 100万元 × (1- 25%)=75万元
股东所得 = 75万元 × 20% - 0元 = 15万元
四、注意事项
1.个人股东在获得分红之前,应该按时申报股权资产和收益。未申报的收益将被视为所得遗漏,需要补交相应的税费和罚款。
2.机构股东在获得分红的同时,应该及时处理红股增值的相关事宜,包括将资金划拨到银行账户等。
3.对于股东来说,了解和遵守相关的税法法规非常重要。如果不理解相关规定,无法正确计算税费,并可能面临罚款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