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哪个指标重要_基金哪个指标重要一点
除了估值,投资指数基金还要看哪些指标
感谢邀请,我认为投资指数基金不用看估值的,其实投资指数基金只看趋势就行了,不用做太多无用功。怎么看趋势呢?第一步,用日MA(3 5 10)5设为红色线跟踪操作;第二步,操作原则:股价上红线买下红线卖完空仓反复操作。实战证明安全有效有收益。谢谢大家。
如果是考虑一个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必须关注一个指标:市盈率(PE=市值/盈利)。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如果市盈率越低,代表这家公司也是低估。
截止到4月初,上证50指数PE是10.88倍,比起熔断后的8.5倍还有一段下跌空间,但是即使PE值继续下跌,指数的波动幅度也不会太大,毕竟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每年都稳步提高,根据PE公式,即使股价不跌,估值也会逐年递减。
如果是考虑基金何时该卖出?卖出的参考指标有很多,比如说估值、已实现的收益率、回撤程度、成交量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就好。但是,无论是选择哪个参考指标,你都要保持自己投资逻辑的一致性。比如说,你是根据估值进行投资的,在指数低估时买入,当指数高估时,就应该果断卖出。
感谢邀请,笔者结合自身购买股票及基金类理财产品经验,来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首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是一种基金类理财产品,指的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来追踪标的指数,以获得收益的理财产品。
目前,随着市场指数基金项目逐渐增多,在投资指数基金时,选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如何在众多的指数资金中选择能够获得收益的基金,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且具备一定的基金分析能力。建议在选择指数基金时,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选择跟踪成长性较好的指数的基金,这里要多关注基金指数走势规律,选择代表性强的主流代表性基金,同时分析基金公司的实力,选择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
(2)选择投资跟踪误差较小的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越小的基金,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投资者更能实现获得指数收益率的目标。
(3)看费率,费率也是选择指数基金的一个重要考虑要素,总体上看ETF和指数LOF的费率水平较低,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也可以申购、赎回。
(4)看指数拟合度,通过计利跟踪误差,一般基金的季报中会有批露。
(5)跟踪误差、跟踪偏离度、信息比率也是衡量指数基金好坏的重要指标,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能评价指数型基金的跟踪效果,而信息比率则是用来衡量超额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
除了估值,指数基金还有一系列指标。比如:
1.基金的行业分布。比如沪深300,从行业权重看,金融板块占比最大,对基金的净值波动影响较大。如果是行业指数基金,重点关注基金的前十持仓股,一般行业龙头公司影响较大。
2.指数的历史走势。了解指数在历史行情中的表现,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指数在什么环境下表现较好。比如券商指数,牛市中爆发力强劲。
3.指数净资产收益率(ROE)。该指标体现了指数整体利用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
4.股息率。指的是总派息额与当前市价的比例,用于一些红利基金的筛选。
投资指数基金还是要看具体标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基金,更要结合行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购买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你会将哪个放在第一位呢?为什么
购买理财产品,收益高低是次要的,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购买理财产品在于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一种稳健的收益,而不是置本金安全于不顾片面追求高收益,如果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本金损失的激进投资方式,就不会购买理财产品,而是购买偏股型激进或者是自己投资股票。
购买偏股型基金或者是购买股票,风险大,收益也高,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在4%左右,而购买偏股型基金或者股票,今年收益率在10%以上还是不少的,截至一季度,偏股基金收益率前三分别是,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工银瑞信养老产业分别以26.90%、25.42%的收益率夺得一二两名,排名第三的是寒管理的工银瑞信医药健康A23.91%。一个季度收益率就是理财产品的5倍以上。按照以此年化计算收益率就是100%了。但是股票基金亏损概率也远大于理财产品,截至一季度,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0.50%。
现在虽然已经打破了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但理财产品投资是以债券为主,或者是同业存款货币基金为主,即使配置部分公募基金,也是会严格控制投资比例,亏钱概率并不大,今年出现了一些收益率跌破0的少数案例,主要是债券短时间下跌过大,部分产品可能加了一些杠杆才导致的。
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投资者,前提是保证本金安全,可是现在也会有少数一些理财产品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投资亏损,因此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到有关网站检索产品备案信息,有备案的理财产品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很多人觉得理财是选出理财产品,把钱放进去,等着收回本金和收益,往往忽视了理财的目的,即理财的钱需要多少,什么时候使用等。想一想,单纯地分析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和目标实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有句话叫“顶层配置看支出”,配置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最好和支出直接关联上。支出的金额很好确定,有个因素我们往往忽视,是当下和支出之间的时间长短,这个因素对我们选择更安全的理财产品还是稍微可以有风险的产品有很大的影响。
身边有个朋友,2015年手里有20万,是第二年要给新房装修的钱,想一想还有一年,赶上股市大涨,身边朋友纷纷加仓,自己也按耐不住搏一下,跟老妈还拿了10万。没到3个月股市大跌,他的钱基本亏损套牢。装修虽然也是刚需,总能调节,但如果是孩子上学交学费的钱,时间和金额上都是硬性要求,不像装修可调节。
所以,距离支出时间的长短是安全性如何考虑的重要因素。
像30几岁的年轻人,每年存3万准备自己的养老金,因为至少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将这3万进行分配,比如基金定投、养老保险,甚至能接受风险有时间学习,一部分投入股票也是没问题的,经济周期往复,在二三十年里没准儿总能赶上。
当然对刚开始理财,增加储蓄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储蓄量不断增加,才能更好分配管理。储蓄增加阶段,安全性还是很重要的。
购买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我首先会考虑风险问题。
因为个人认为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你能承受多少风险,不存在赚的多风险又小的事情。你赚了多少钱,完全取决于,你承担了多少找风险,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
股票、基金、期货、期权等等理财产品无一例外。想赚钱的心情,大家都有。但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承担多少风险的能力,大家有么?仔细考虑过吗?
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不考虑后续问题,仿佛理财是一次性的,一锤子买卖的事情。
于是赌博心理就出现了赌一次!赌赢了就能翻一番,乃至能赚两三倍。可是你若赌输了呢?别说赚钱了,你的本金都不知亏多少?
愿赌服输,这是赌的结果。但有多少人能平静地接受这样的结果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资金在各个领域流通起来,让理财者的心情流动起来,别让赌的结果给自己添堵。
我这样说没有故意夸大风险的意思,因为风险不是理财界特有的,风险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走在马路上都有可能遇到酒驾司机冲过来,那难道我们就不出门了吗?
当然不是!那只是概率极低的风险。所以我想说,购买理财产品,要考虑将大众的高概率的风险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