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币圈资讯  > 襄阳隆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_襄阳隆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哪些

襄阳隆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_襄阳隆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哪些

为什么同样都是为大宋议和,寇准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人呢

寇准和秦桧的政治主张就不一样了,虽然都为宋朝搞过议和,但是我们还要先看在议和之前,两人干了什么事,在达成的议和条件时宋朝和敌国是否平定,以及议和之后对宋朝的影响来讨论。

秦桧是主和派,寇准是主战派,这是两人的最大不同,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宋真宗一直都比较倚重寇准,辽国就乘着宋朝刚换国君,想要入侵北宋,宋军大败。

这次入侵让辽国尝到了甜头,公元1003年,辽军再次入侵,寇准被任命为宰相,他坚决主张和辽国拼死一战,但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就延续下来的恐辽症(契丹),北宋的高层是非常惶恐的,不少人主张迁都。

寇准是主张让宋真宗亲征,最后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优势,宋真宗也随军北上,宋军在澶州和辽军交战,辽军受到重创,补给也不足,因此开始和北宋议和,寇准等人是主张要继续收复失地的,但是宋真宗对军队并没有足够的信心,朝中主和的势力也非常强,于是寇准等人在议和派诋毁下,只能同意和辽国议和。

寇准

这一次北宋和辽国议和,因为宋军在战争中胜利,两国谈判时地位相对平等,最后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没有割让土地就实现了和谈,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还是算不平等条约,但是就军事力量来说,北宋的确是比不上辽国的,之后几十年宋辽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边境通商贸易不断,对北宋而言也没什么损失。

这一次议和去谈判的主要是曹利用,但是没有寇准这群主站派坚持,先在军事上挫败了辽国,后面的议和北宋就只能等着挨宰了,按照宋真宗的意思,只要能和谈,每年给一百万绢银也没问题,是寇准让曹利用把绢银压在三十万以下的,所以寇准在澶渊之盟中的功劳是很大的。

澶渊之盟

秦桧是主和派,他从金国回来后,很受宋高宗器重,公元1138年被任命为宰相,在这不久前南宋北伐的计划才泡汤,宋军中又发生了叛乱,刘光世也辞职了,宋军正处于非常空虚的状态,接着金国人就派人来谈判,宋高宗也明确表示要议和,不主战。

秦桧大权在握,开始打压异己,为了和谈能顺利进行,那些对议和稍微有些意见的大臣也被他排挤,南宋朝廷就只剩下支持议和这一种声音,后来金国提出的要求是要册封宋高宗为帝,让他跪拜称臣,五代有石敬瑭做契丹的儿皇帝,身败名裂,宋高宗自然不肯,随后让秦桧去接了国书。

秦桧

结果还没到两年,金国再次分兵南下入侵,在秦桧等人的陷害下,岳飞被赐死,韩世忠也辞官了,秦桧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朝政更加腐败的南宋王朝根本就没法和金国对抗了,从秦桧议和的影响,和他的所作所为来看,秦桧就是个奸臣。

早上起来给老婆烙葱油饼,弄好一边后翻过来继续烙。碰巧电话响了,出去接完电话回来发现饼糊了。

悄悄把好的一面朝上端过去,老婆边吃边说味道不错,兴致一高把饼翻过,马上变脸了!什么玩艺,黑乎乎的还拿给我吃?是说味道这么怪!

都是一块饼,怎么前后差距这么大?没有搞懂!

想了想,寇准可能是朝上那面,比较好看。秦桧就是烙糊了那面,比较黑!

饼还是那个饼,味道都一样,好不好吃其实是看你的心情!

寇准议和,应是澶渊之盟吧。那一次,宋真宗要逃跑,寇准迫使皇帝亲征,并打了胜仗,然后订立澶渊之盟。宋朝虽然付出了些代价,但并未丧失主权,也不失面子,两国平等和平相处。然后,边境开放榷场,互相贸易,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当时宋朝军事力量确实不如辽国,用一些代价,并未割让土地,换取和平并不为过。

然而,秦桧执行的就是投降主义。在军事上有利于宋的情况下,停止军事行动,杀害主要抗金将领岳飞,割让大片领土,供奉大量岁币,并自降国家地位,称为叔侄国,金为叔,宋为侄。活脱脱的投降派嘴脸。

宋辽两国谈判,虽有城下之盟之嫌,以岁帀求和,但仍是平等的。南宋向金求和,除了岁币之外,最让汉人脸上挂不住的,是大宋皇帝必须称金国皇帝为父皇帝,就是说,金国皇帝即使还在吃奶,而宋朝皇帝己须发尽白,也得称那个吃奶小儿为父皇帝,汉人千年颜面,算是丢尽了,又怎么会给秦桧好脸色?

题目的立论本身就大错特错,北宋名臣寇准可是铁杆主战派,他当初硬是拽着宋真宗北上抗辽,绝非是为了以战迫和,而是一心想要驱逐来敌,守护大宋疆土的。至于,后来宋军在取得有利战机的情况下,还是主动与辽军议和,则完全是怯弱的宋真宗一手导致的,这锅寇准可不背!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大军,大举南侵。辽军深入宋境,一路攻城拔寨,兵锋直逼黄河。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北宋朝堂早已乱成一锅粥,朝中文武多半对抗辽缺乏信心。在此存亡之秋,寇准挺身而出,极力督促怯弱的宋真宗御驾亲征,积极抗辽。

最终,在寇准的指挥下,宋军在澶州城成功抵御辽军的攻势,并且将辽军先锋萧挞览射杀于城下,进而扭转了战局。

可惜,怯弱的宋真宗本来就无抗辽的决心,所以早在离京亲征的同时,就已把议和使节曹利用派往辽营。而寇准自始至终都反对议和,他原本是主张乘势出兵,一举驱逐辽军,收复失地。无奈宋真宗一心想要议和,寇准只好在曹利用临行前,再三叮咛他,不可按宋真宗“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的旨意行事,必须据理力争,不得超过30万。

最终,宋辽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了《澶渊之盟》,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因此,寇准从头到尾都没打算与辽国议和,只是因为宋真宗实在过于怯弱,最终导致北宋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落得个“花钱买和平”的尴尬结果。

至于秦桧,则是南宋初年主和派的“领头羊”。虽然,与金国议和这事本身就是宋高宗的意思,秦桧也只不过是极力逢迎和配合上意罢了。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议和不见得就完全是下策。因此,这并非是秦桧最让人痛恨的罪过。

事实上,真正让秦桧落得千古骂名的,并非在于其“罔顾靖康国耻,力主议和”的政治立场,而是在于他的恬不知耻,为了迎合昏庸的宋高宗,不仅出卖国家利益,而且还以“莫须有”之罪名,冤杀抗金英雄岳飞。而正是因为这条千古大罪,让他遗臭万年,成为后世不耻的千古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