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万人,新增就业快于时序进度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快于时序进度。城镇调查失业率稳步回落,2月份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下降,6月份降至5%,1月份至6月份均值5.2%,低于调控目标。
今年以来,就业增量政策加速出台落实,创业支持体系不断丰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保障力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增强,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加大稳岗力度
上半年,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确立了“支持企业稳定一批、开发岗位承接一批、优化服务转移一批、加强培训储备一批、强化保障兜底一批”的思路,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提升就业质量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提高就业质量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提振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需求;二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
实施增量政策,为企业稳岗扩岗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相关部门加大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稳岗支持,加大金融助企稳岗力度,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延续实施国企增人增资政策期限至2026年底。与此同时,上半年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向8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需求迭代的双重驱动下,人力资源市场呈现鲜明活力。58同城招聘数据显示,二季度企业招聘需求环比增长5.7%,求职者简历投递量增幅明显。传统服务业中的服务员、文员、厨师的招聘需求比一季度增长超10%,现代服务业中的宠物服务、养老看护、健康、游戏等行业人才需求持续上涨。
服务业用人需求增长的同时,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二季度人形机器人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398.1%,新材料行业、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招聘需求同样较旺,增速分别为72.1%、50.3%。
助力毕业生就业
眼下,各地人社部门正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进行帮扶。
在江西省遂川县人社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现场,不仅有“职业指导专区”,还提供职业见习机会。遂川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洪玮说:“职业见习是高校毕业生积累经验、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次招聘会共组织51家优质见习单位,满足不同专业背景求职者需求,帮助毕业生获得岗位实践机会、就业指导、留用机会等配套政策支持,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平稳过渡。”
供需不匹配,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求稳求优的就业需求与高质量岗位供给稀缺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面对这种现象,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动力,以解决既有合意岗位不足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教授方明说。
近一段时间以来,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国聘行动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密集举办,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岗位信息。其中,百日千万招聘活动已经开展招聘890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458.4万个。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对登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已建立实名台账,主动联系、了解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的机会。
上海通过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提升青年就业能力。如今,上海已拥有就业见习基地近800家,每年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1.8万人,见习后就业率超过60%。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赵文佳介绍,正式成为上海市就业见习基地以来,企业设置了质量管理员、药物制剂员、生物分析技术员、动物实验技术员、部门助理等见习岗位,实现了学员成长、企业引才、行业持续发展的多赢成果。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型。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代盛看来,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技术密集型取代,需要深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近日,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有技能、好就业、就好业,也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我国已明确从今年至2027年底,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高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行业成为重点突破的领域。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将突出经营主体作用,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各类主体作用,突出市场的主体性、灵活性、多元性特点,为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供支撑。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求职者应把握新兴产业红利期,强化相关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变革;企业也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筑牢竞争优势。”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