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力!“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近期,从特高压电网到高速铁路,从抽水蓄能到水利枢纽,各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受访专家表示,预计未来重大项目投资将进一步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范围将继续聚焦“两重”建设以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相关领域,并侧重加大对5G/6G、算力中心等新基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
7月以来,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多个重点领域。
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该工程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是我国首条获批、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其直流线路全长1616公里,途经6省区(市,总投资281亿元。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介绍,据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8月19日,渝昆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21.17公里的炳辉隧道顺利贯通;8月18日,西十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桥隧工程主体工程完工。
此外,阜淮铁路颍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长春市“十四五”重点交通工程——东南湖大路实现全线通车等,都在持续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辽宁辽阳灌区日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保障当地10万多亩农田灌溉,年增节水能力超900万立方米。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总进度完成近90%,计划于9月底下闸蓄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经过4年多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重大成效,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规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
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据悉,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领域,目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泽认为,国内产业转型进入新阶段,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更加复杂的安全挑战,一系列新变化都要求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也为项目投资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预计明年将继续加大资金供给。”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一方面通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加大财政预算内支出等渠道提供财政资金,明年有望继续加码超长期特别国债至1.5万亿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支持国企信贷与债券融资等渠道提供资金,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