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2025年“走进财务公司”活动】第四期:金融赋能军工产业 特色服务筑牢强军根基

【2025年“走进财务公司”活动】第四期:金融赋能军工产业 特色服务筑牢强军根基

  财经9月23日讯 9・3阅兵前夕,记者走进兵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兵工财务”、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天科技财务公司”、中国航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财务”三家军工系财务公司,深入调研其服务军工产业的特色模式与经营实效。作为集团专属持牌金融机构,三家公司均坚守“依托集团、服务集团”定位,通过专项信贷、司库建设、金融创新等举措,为军工科研生产、装备保障及产业升级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专项贷款超300亿支持军工产研,司库平台实现资金全流程管控

  兵工财务成立于1997年5月,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唯一持牌金融机构,自成立起连续二十八年实现盈利,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信用评价AAA级”,2023年度和2024年度连年获评集团公司强军报国杰出贡献奖。

  兵工财务公司董事长王世新介绍,围绕金融服务强军首责,兵工财务设立七大贷款专项,涵盖科技创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战新和未来产业、设备更新、“人机隔离、机器换人”安全生产改造、军品保供、军贸等领域,以行业优惠贷款精准灌溉军品产业。今年以来,各类专项投入军工产业的贷款规模稳定在300亿元以上,支持集团主力军品及无人机、智能装备等新兴高科技军品产研。其中,以专项政策形式支持军工产业发展的信贷规模占比提升到当前的80%左右,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特征显著。

  针对子集团重点承担的急用先行项目、保供项目等,王世新表示,兵工财务为客户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引导优惠政策和低息资金精准投放,助力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本增效;为支持集团重点项目,提供专项额度和贷款,采取低利率市场化利率组合模式,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同时,兵工财务发挥规模、价格和效率的金融撬动作用,以内部授信引导外部金融资源投入,通过绿色金融方式大幅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司库建设方面,兵工财务公司总经理王小强介绍,公司依托“智能友好、穿透可视”的司库管理平台,实现全级次并表单位深度应用、资金与金融业务全覆盖。平台可统一管控资金结算、预算、融资担保与金融业务,全集团可归集资金集中度、系统结算率均保持在95%以上,预算执行率偏差明显降低。此外,平台还应用企业画像、风险防控模型等技术,为重点子集团建立智能画像,实时监控企业偿债能力与现金流等,辅助集团战略决策。

  在金融科技领域,兵工财务自主研发成果丰硕,自主研发信息系统占比超60%,累计获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三代票据系统为全国首批先行先试项目,曾开出全国新一代票据系统首张电子票据;自主搭建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成为北京地区首家通过该系统完成跨境支付的财务公司。公司还本地化部署智慧服务系统,推动AI大模型与业务系统融合,覆盖30余个API接口。信息安全方面,连续7年圆满完成各项网络安全防护任务,构建“两地三中心”容灾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多维度发力,筑牢航天产业金融支撑

  航天科技财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持牌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于2001年10月,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2024年集团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荣获A级。公司以“建设与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相适应的司库型财务公司”为愿景,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服务航天强国建设。

  董事长史伟国介绍,信贷业务是公司服务航天主业的核心抓手。一是公司把超过近七成的信贷增量钉在集团重大任务最吃劲儿的环节,精准支持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研发生产,让集团公司的重大任务型号“不差钱”。2024年,累计向核心单位投放信贷资金超500亿元。二是用30亿元低息额度,给商业航天插上金融助推器,让商业航天在重大创新研发项目上“敢花钱”。三是助推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产业发展,如与航天模塑多年并肩携手,根据航天模塑成长周期制定授信方案并做成一条产融协同的示范线,让航天模塑经验积累有了“成长钱”。

  记者发现,公司在助力集团公司司库体系建设方面,坚持边建设、边探索、边应用的工作思路,逐步构建出一整套符合国资监管要求又具有航天特色的结算业务体系和司库应用方法,该体系有效支撑集团公司资金集中度达到央企前列和司库体系建设中期、二期验收成为国资委优秀单位。同时,公司积极引入智能技术强化资金风险防控,为集团公司全级次穿透监管体系的搭建与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以支撑集团司库体系建设为目标,依托财企直连平台及新兴技术,提供业务及查询API接口70余个;利用AI及大模型技术,构建司库监测模型40余个,为全级次穿透提供数据服务。同时,实现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生成信贷业务报告;搭建“一点接入,跨行支付”结算渠道,首次实现非直连银行的司库系统集中支付;通过PRA方式,成功实现非直连账户可视及支撑10余个业务场景;信息安全方面,筑牢坚实网络安全技术底座,建设上线 “威胁感知,纵深防御”网络安全技术架构;完善健全网络安全常态化机制,打造“技防为基、人防为辅、数智为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整体防护、精准防护、动态防护和主动防护,筑牢网络安全技术屏障。

  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依托集团、服务航天”理念,从信贷支持到司库建设,从科技创新到绿色金融,全方位为航天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集团内金融平台优势,优化服务模式,深化产融结合,筑牢航天产业金融支撑,为建设航天强国、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票据通”惠及188家供应商,高质量通过司库验收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航发财务成立于2018年12月,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2024年12月集团司库管理中心依托中国航发财务挂牌成立,兼具金融服务与司库管理双重职能。

  2024年,中国航发财务经营业绩稳健,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利润总额1.94亿元,在集团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优秀”。金融资源集中管理成效显著,年末全口径和可归集口径资金集中度分别为89.77%、95.33%;结算集中度95.10%;票据集中度95.57%,行业领先。

  特色金融产品方面,中国航发财务坚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护航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2024年日均贷款125亿元,同比增长40.44%;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紧跟政策导向,创新推出低空经济、设备更新、绿色低碳、产业升级、数字化提升等9类专项低息贷款,2024年以来向集团10余家单位发放专精特新、绿色企业、产业升级等专项贷款4.05亿元;

  针对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长的特点,中国航发财务全力提升票据集中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全品类票据业务,票据动态可视率连续3年100%,票据集中率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打造“票据通”产品,间接惠及188家供应商(其中:小微企业138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相关经验被《国资工作交流》刊发,获评财务公司协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用好用足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通过“转贴票据 再贴现”金融工具及“科技创新再贴现”线上申办渠道,有效盘活集团票据资源。2020年以来累计引入低成本资金24.93亿元,重点服务科创、绿色、小微及制造业企业。

  司库管理平台建设方面,中国航发财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司库体系建设和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等要求,全面构建航发特色“1455”军工一流司库体系。围绕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单项网闸、数据中台等技术,实现司库多网融合,打通业财一体化通道;建立航发司库AEOS体系文件和21大类365项数据标准,全面构建一体化资金预算与集中结算系统,账户、结算、票据等金融资源实现100%全可视,实现集团全级次单位薪资代发和预警穿透;深入推进司库“风险监控池”建设,构建12 N安检闸门,全面筑牢集团金融风险“防火墙”。

  从三家军工系财务公司调研情况看,兵工财务的专项信贷与科技赋能、航天科技财务的让利服务与风险管理、中国航发财务的票据通服务与司库建设,均体现军工系财务公司“服务军工、支撑主业”的核心定位。随着9.3阅兵临近,军工产业将迎来更多关注,这些财务公司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军工高质量发展,财经将持续关注。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