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 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
英伟达计划打造全球首个工业人工智能云平台,助力欧洲制造业发展。
6月11日,英伟达举行GTC大会。CEO黄仁勋在会上发表演讲。他宣布,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欧洲的AI算力将在两年内增长10倍。
黄仁勋表示,计划中的多个数据中心将是“超级工厂”,将配备10000个图形处理单元(GPU),包括英伟达DGX B200系统和英伟达RTX PRO服务器,并助力欧洲的工业领军企业加速所有制造应用,涵盖从设计、工程和仿真到工厂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技术的各个环节。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制造商都需要两个工厂:一个用于制造产品,另一个用于创造驱动这些产品的智能。
通过打造欧洲首个工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我们正在助力该地区的领先工业企业推进以仿真为先导、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模式。
英伟达将在欧洲建立全球首个工业人工智能云英伟达正在德国助力打造一个支持欧洲制造商工业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人工智能工厂。
该工厂将配备10000个GPU,包括英伟达DGX B200系统和英伟达RTX PRO服务器,并运行来自西门子、ANSYS、Cadence和Rescale等领先软件供应商的英伟达CUDA-X库、英伟达RTX和英伟达Omniverse加速工作负载。
该人工智能工厂将按照英伟达Omniverse蓝图中突出显示的框架进行建设,用于人工智能工厂的设计和运营。作为该蓝图的一部分,Cadence的现实数字孪生平台将被用于在物理上精确的虚拟环境中模拟和优化整个人工智能工厂,使工程团队能够建造一个更智能、更可靠的设施。
这项投资将成为推动欧洲制造商加速人工智能开发和采用的起点,以迎接人工智能千兆工厂时代的到来。
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黄仁勋还表示,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英伟达将在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上搭载CUDA-Q软件工具包。量子算法堆栈可以在Blackwell200上加速。
此外,英伟达还宣布,包括宝马集团、玛莎拉蒂、梅赛德斯-奔驰和舍弗勒在内的欧洲制造商正在通过运行来自ANSYS、Cadence和西门子等软件领导者提供的英伟达加速应用,转变其从模拟产品设计和工厂规划到人工智能驱动的运营和物流的端到端产品生命周期。
星门项目将拥有大约50万个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