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  > 特朗普不必久等了?美联储或已到了该降息的时候

特朗普不必久等了?美联储或已到了该降息的时候

  彭博宏观策略师西蒙·怀特(Simon White)近日撰文指出,美国经济软数据的承压程度已升至此前促使美联储降息的水平。若政策宽松的规模与时机足以遏制硬数据恶化及衰退风险,股市将从中受益。

  特朗普的等待或许即将结束,他在第二届总统任内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始终拒绝妥协。但如今美联储已有理由采取行动——软数据(即调查与市场数据)的下行压力增大,历史上这种情况常引发宽松响应。

  这听起来对股市是利好,但通常美联储降息时“糟糕的事”已发生,股市早处于下跌趋势。当前的非典型之处在于:在美联储考虑降息之际,股市正处于上升趋势并创新高。股市与信贷是否面临更多疲软,取决于美联储宽松速度与力度能否阻止经济放缓演变为衰退。

标普500指数通常在美联储降息时下跌

  美联储需抢在硬数据恶化前行动

  硬数据与软数据对追踪经济的演变进程均至关重要,但投资者更关注美联储对数据的反应及其对资产的影响。

  衰退往往源于软硬数据的相互作用:多数时候两者独立演化,但在特定阶段会相互纠缠,形成破坏性负反馈循环——软数据先走弱,若持续过久,会通过股价下跌挤压财富效应、抑制投资,最终传导至硬数据;硬数据恶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软数据,形成恶性循环,通常以衰退告终。

  美联储可尝试在负反馈形成前介入——软数据恶化多由情绪驱动,政策宽松能逆转这一趋势。若等到硬数据出现裂痕再行动,几乎必然为时已晚。

  因此,若想预判美联储政策,应聚焦软数据而非硬数据。当前软数据已发出警示:下图对大量软硬数据进行分析,若突破特定阈值即定义为“承压”,结果显示超半数软数据输入项已承压,而硬数据仍保持平静。

软数据的承压程度已经突破阈值

  1980年代以来规律:软数据承压必引政策响应

  美联储很可能很快降息应对。下图展示了软数据承压期、美联储周期首次降息时点及硬数据开始受到干扰的时间——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每次软数据承压都会伴随美联储降息、暂停加息或延长暂停(2015/16年例外,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后利率刚脱离低点)。

美联储通常对软数据做出反应,而非硬数据

  相比之下,硬数据冲击更为罕见,且仅在衰退前后发生,此时美联储通常已处于“止损模式”(2022年后疫情周期例外,当时软硬数据同时承压却无衰退)。

  软数据承压还体现在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领先指标中:该指标同比降幅加快,其中ISM新订单与消费者预期的月度贡献跌幅最大。尽管股市与信贷近期明显回升,但其六个月维度的涨幅不足以抵消软数据的整体负面图景。

在领先指标中,软数据是疲软的来源

  就业与房地产成潜在导火索

  尽管美国近期经济衰退概率较低,这与硬数据的平静相符,但衰退往往发生得很突然。如前图所示,当硬数据拉响警报时,美联储通常已无力回天。经济至少有两个潜在薄弱环节需关注:

  1、就业市场: 《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WARN)(裁员预警)已开始增加,若这一趋势持续,可能意味着就业市场濒临显著恶化,周四将更新失业救济申请与非农就业数据。

  2、房地产: 新屋销售萎缩,房价环比开始下跌,作为楼市领先指标的建筑许可,以六个月的维度来看,无论独栋还是多单元住宅均在下降。

  对于股市来说,关键在于软数据预示的潜在放缓是否最终演变为衰退,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美联储宽松的时机与幅度。当前市场已全面押注“非衰退”情景,若衰退发生,股市将从当前水平大幅下跌。

  若货币政策未能施救(或许因美联储在关税推高物价后更重视通胀使命),则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事实上的量化宽松财政政策。财政部长贝森特愈发倾向于短期融资,若增加短期国债发行,这将利好风险资产。

  市场目前预期美联储下次降息在9月,7月降息概率为20%——这种情况在硬数据未受扰动时可能性较低。整体利率定价看似合理,但股市与信贷面临的潜在结果要广泛得多。

股市并未定价衰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