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遇上科技 长三角地区“智绘”文旅消费新场景
拿起手机扫描建筑实景,即可得到AI智能讲解;通过AIGC技术,飞天、九色鹿等敦煌文化经典IP形象“活”了……科技不仅让旅游插上智慧的“翅膀”,更搭建起游客与文化之间新的沟通桥梁。
长三角地区正通过区域试点、政策支撑、政企合作等方式,打开旅游新场景,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近日,长三角32市(区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启动,将携手推动旅游产业与科技、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各地积极探索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科技与文旅双向赋能
“沪小游”“杭小忆”……越来越多的地方AI导游现身,让“诗与远方”变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作为上海的经典打卡地标之一,东方明珠塔在今年推出智能体服务。游客通过手机即可享受“一对一”专属服务,涵盖路线指引、景点文化讲解、定制化游玩攻略等内容,堪称东方明珠塔的“AI导游”。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徐汇区启动AI 文旅生态成长计划,上海AI 文旅MaaS平台亮相,全国首个AI 文旅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据悉,为破解AI技术在文旅应用场景中资料碎片化、适配性不足等痛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启AI 文旅战略部署,与库帕思科技签署上海文旅行业语料战略合作协议,推动AI赋能文旅产业增长,抢占发展先机,形成应用标杆。徐家汇书院的“智慧感知·场景重塑”等多个具有前瞻性的AI 文旅应用场景需求在活动现场发布,充分展现了AI在文旅领域的技术赋能需求与应用发展潜力。
作为首批入驻上述基地的企业,商汤科技近期与位于上海杨浦区的敦煌当代美术馆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并制定数字化讲解、IP活化等文旅综合解决方案。游客可通过拍照、语音等方式与大模型实时提问互动,了解展项介绍、延伸故事等,并可通过AR效果,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洞窟的璀璨文化。
“大模型技术突破将有力促进文旅产业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一系列全新业态和模式,让文旅行业发展真正做到以游客为中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信息科技处副处长毛占刚认为,这既能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便捷性,也能推动资源整合,为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促使文旅行业向精细化、差异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五一”假期,AI塔科技光影秀在无锡拈花湾上演,1500架无人机还原了AI创意视频中“天空之环”“最炫烟火”等场景,实现虚实交融的震撼效果。“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无限的创意与有限的景区资源实现了深度融合与突破式拓展。”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翁瑾说。
5月初,安徽文旅与华为携手打造的华为全球首家文旅特色智能生活馆开业。该生活馆内,以智能科技为纽带,创新融合鱼灯、剪纸、芜湖铁画、黄山迎客松等文化元素贯穿全场景设计,让科技与文化碰撞出新火花。据介绍,作为安徽文旅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里程碑,华为智能生活馆的落成标志着安徽文旅“合伙人”模式的全面升级。未来,将以此次合作为样板,吸引更多领域“合伙人”加入,共同打造高开源的文旅创新生态圈。
政策支持文旅跨界新生态
科技与文旅融合渐入佳境,离不开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智绘”文旅产业发展路线图。
《浙江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到2027年,培育智慧文旅重大产业平台10个,培育省级沉浸式智慧旅游体验新空间30个,新增智慧旅游景区50家。支持杭州打造数实融合一体化文旅产业大脑,探索智慧旅游服务增值、产业链拓展等经营发展新模式。支持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横店影视城产业园等智慧文旅重大产业平台发展壮大,推动智慧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初,安徽发布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部署了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数字化转型升级等9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近日,安徽提出,科技赋能文旅消费新体验,在即将举行的消费季中特别打造“文旅 科技”消费新场景,通过芜湖城市文旅数字推荐官联动数字艺术、非遗活化、科技体验三大空间,展现文旅场景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成果。
《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集成运用大模型、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一机游上海。打造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和智慧图书馆,用科技提升文化产品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增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服务能力,提高行程规划、旅游咨询、智能客服、机酒预订等智慧服务水平,用科技提升旅游服务体验性舒适性便捷性。
在文博场馆创新方面,江苏提出注重数字科技赋能。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提供线上展览、虚拟导览等服务,打造行进式、沉浸式观展体验项目,拓展数字化体验新场景,更好实现艺术与大众紧密连接。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