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2025淄川对话会举行 助力新形势下中国能源转型走深走实
8月21日,绿色中国2025淄川对话会在山东淄川举行。
本次活动以“老树·新芽:能源转型与产业低碳发展一体化”为主题,基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大奎山废弃矿坑转型再利用项目,旨在汇聚政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围绕“能源转型如何赋能地方低碳发展”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转型模式。
图为绿色中国2025淄川对话会现场。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刘鸿智致辞表示,淄川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抢抓列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探索成长型试点区县的重要机遇,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低碳发展。大奎山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矿区“能源 产业”高效综合利用的“淄川模板”,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淄川区将总结用好大奎山多能互补项目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废弃矿山、荒山等闲置土地,创新示范、发展抽水蓄能,抓好花能互补、农光互补、矿井水综合利用等能源项目建设,推进“光储氢热”一体化新能源项目发展。
能源基金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执行主任王志高在致辞中表示,废弃矿山治理是复杂的世界性议题,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淄川在大奎山创造性地把能源转型、产业转型、可持续转型和废弃矿山治理结合起来,是一次极具创新的实践。本地的光伏、环境热能最大限度地在本地消纳、存储,降低了花卉生产成本;花卉生产销售所创造的现金流,又可以支持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开发;花卉产业、矿山修复和开发都创造了就业,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形成良好闭环。大奎山模式需要政策创新,需要平衡修复与利用、治理与开发,如果得到推广,将对中国和全球废弃矿山治理做出巨大贡献。
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以《面向“十五五”的能源转型和产业低碳发展趋势》为题演讲。他表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和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是“能源安全新战略”叠加“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政策主要着力点,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和构建有效竞争市场体系正为“十五五”能源转型发展和产业深度绿色低碳转型增添新动力。“十五五”期间,节能减碳将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中国将大力推动“双碳”和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问题,绿电和氢能等正逐步成为支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兴力量。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单宝琦以《淄川大奎山废旧矿区“能源 产业”综合利用项目研究进展》为题演讲。他表示,该项目是基于当地资源配套和市场需求形成的“能源 产业”发展综合体,可为全国废旧矿区循环再利用提供经验借鉴。以鲜花种植为切入点构建新经济生态圈,充分带动鲜花深加工产业链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及电商直播、冷链物流、农文旅结合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淄川将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新能源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全区上下游百亿元投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管林微微首先用“场景”和“行动”两个关键词形容大奎山项目,称它是一个具体的场景,是一场真正的实践。未来“双碳”路上,需要通过打造场景产生需求,实现低碳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市场和产业规模发展。此外,大奎山项目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涉及绿色能源应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正转型等要素。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这种综合性横向工作会愈发重要。
当日,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淄川大奎山废弃矿坑转型再利用项目,走访了抽水蓄能设施、光伏发电设施、玫瑰种植大棚、鲜切花加工车间等点位,深入了解该项目如何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统筹“光储冷热-多能互补-智慧协同”全要素,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地、闭坑矿井、废弃矿山,建设“高端设施农业 农光互补电站 废旧矿井抽水蓄能电站 矿井水综合利用系统”的集约化综合体,形成“能源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张紫祎